丁村民俗博物馆

2010-01-16 15:01 阅读(?)评论(0)

   丁村民俗博物馆    

笔者孤陋寡闻,此前,对丁村竟一无所知。

到了临汾,才知道有个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丁村遗址”,用宋丹丹的小品语言说:那是相当有名。于是在离开临汾城的时候,没有上大运高速,而是沿108国道南下。

丁村遗址:位于襄汾县城4公里的丁村附近汾河河畔,距临汾市35公里,北起史村,南至柴庄,长约十一公里,本是一片片断崖沟壑中的砂砾地。但就在这里,发掘出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

上个世纪50年代,当地人在挖沙过程中发现了丁村遗址。195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山西的专业考古人员共同组成发掘队,在丁村长约11公里、宽约5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从黄土下的古代河流沙砾层中,发现了3枚丁村人十二三岁儿童的牙齿化石,两千多件丁村人打造的石器以及同丁村人同时生存的28种哺乳动物,5种鱼类和30种软体动物化石。1976年又在同一地点的沙砾层中发现了1块小孩的头骨化石。因其发现于丁村,故名其为“丁村人”。丁村人形态介于现代人和猿人之间,其门齿具铲形特征,与现代蒙古人相近。

从发掘的两千多件石器来看,石器原料主要为角页岩,属石片石器系统。石器较粗壮,经过摔砸、碰砧而成。石器的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球等,比较规则定型,表明其用途已有明显的分工。由于该石器有显著的文化特点,故命名为“丁村文化”。丁村人及主体的地质时代居晚更新世早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期。我国旧石时代中期的文化,主要以丁村文化为代表。

丁村民俗博物馆:此地还有明清两代的民宅二十六座,全部建筑均保存完好。较早者为明万历二十一年至四十年,较晚者为清代康熙咸丰间。明代的四合院,房架不高,朴实无华,舒适典雅,里外都有彩画,清代四合院,院小房高,端庄大方,装饰华丽,注重雕刻,雕刻成组配套,栩栩如生,雕刻内容有历史人物、花卉、走兽、古典戏曲等。每座民居,既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又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放射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一九八五年,国家为了保护好这批古代民居建筑,收回了院落十九座,修缮了九座院落,二座庙宇,征集了近万件文物,创办了中国第一座汉民族民俗博物馆。一座座古老的建筑,一件件精美的雕刻,都放射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丁村出土的文物,陈列于丁村明清民居的北部院里。因为它们是研究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和人类发展的极为重要的科学资料,所以1961年被国物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村民俗博物馆是中国地方专业性民俗博物馆,反映晋南地区汉民族的生活习俗。1984年秋筹建,1985年11月10日开馆。

该馆是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村明清民居建成的。丁村明清民居,是一套建造于明万历二十年(1593)至清咸丰三年(1853)、共33座院落组成的居居建筑群,分北、中、南三大院群。整套建筑都现“坐北向南”的四合院格局。该建筑群及其各类雕刻艺术构件均是中国明清民居建筑艺术中的佳作,明代的院门多在东南角。院落大都建有正堂、过厅、门楼、厢房,均为砖石木质结构。建筑构件上有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古典戏曲、历史故事等木雕、砖石雕图案,是我国明、清民居建筑中的佳作,其本身就可构成一座民居建筑博物馆,博物馆利用其中部分庭院陈列着近万件文物,并把晋南一带清末民初的部分民俗事象绘制成画或制成模型予以展示,以晋南地区汉民族生产、生活习俗为内容的展览陈列其中,使博物馆陈列的形式和内容得到更好的统一。

该馆有陶瓷、家具、服饰、交通、纺织、农具、民间艺术以及出土文物等各类藏品 1万多件。有晋南汉民族在清末和民国初期的岁时节令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习俗礼仪(婚、丧、家塾、寿诞、侍亲等)、民间艺术(刺绣、石塑、木偶、皮影等)、生产生活(交通、纺织、农具、碾、磨等)为主题内容的民俗陈列。在清代所建的6座民居四合院内展出各类民俗文物2400余件,展出面积2700平方米,参观路线600余米。此外,还有丁村文化陈列馆以及丁村新石器文化、书画及民用陶瓷器等专题陈列。为研究晋南一带汉族风情民习,该馆搜集整理并编写了《丁村传统民谣趣语选》、《丁村民间传统对联选》等专题资料。

我观丁村民居,从建筑外表及气势看,似乎与遍布山西的大院及大院文化(如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并无太大区别。其细微处的差别恐怕只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才可以分得清。

于笔者,千里迢迢,花15元门票,不过是走马观花看看风景而已!

       108国道旁,丁村的大门气派不凡,字为欧阳中石先生手笔

    一进村口见这里正在重新铺路,目的当然是为了旅游开发    

     丁村民俗博物馆馆名由著名书画家董寿平(洪洞人)先生题写

第一院:主要是晋南一带的节日民俗展示   

    门楣上一定是一些光宗耀祖匾额

    

       春节拜年图

        祭祀图

           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极具山西特点的深宅大院

    挂一幅屈原画像告诉人们端午节的由来和寓意

    

    部分节日用瓷器

    月饼模子

 清明扫墓图

 这建筑即使今天看起来也是气派十足

 第二院:婚嫁习俗展示

 传宗接代是那个时代婚姻的本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则是形式

从这一天起两个人的命运被连在了一起

  新房

  说媒图(媒婆在那时绝对是能人)

  媒婆来了在哪里接待都有讲究的

 经过了繁杂的过程,两个人才能走到一起

 第三院:生、老、病、死习俗及民间艺术展示 

  展室的地上放着好几块祝寿匾额

不知道好旧的还是新作的  

  家长族长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为其祝寿绝对不是可以马虎的事

含饴弄孙那可是为尊长者不可缺少的天伦之乐  

  生男孩叫弄璋之喜,生女孩则叫弄瓦之喜

抓周图。抓周是一种在小孩子周岁前进行的测儿活动

 吊丧图  

  殡葬图

 晋南一带戏剧、版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十分发达 

 其戏剧人物版画栩栩如生

 平阳府曾经是全国雕版印刷的中心

 这个小院的几间展室,展示了主要的平阳民间艺术

 

  

 第四院:展示民间的皮影戏艺术和刺绣工艺   

 每个院落通向另一个院落都有一个窄窄胡同

 皮影戏

 刺绣工艺展示

 

 

 

第五院:交通工具展示

 这些看起来很古老的车,当年可是风光无限的豪车

 这些车显示出主人当年非同寻常的身份

就在交通工具展室内的墙根下随意立着几块牌匾

 “椿萱并茂”、“德垂后昆”两块匾额不知为什么闲置在墙边

 地上的长线,我以为是用来纺线的老者说:那是用来搓麻绳的

 博物馆外一座座高墙大院

 丁村土布的广告

 通街小路正在被铺上厚厚的大理石

 这宅子气派吧!

 其实这街道才有味儿

 每一座宅子都那么气度不凡

 到处都在建设,这几百年的村子也不例外

哈哈哈,没看明白下面的字是谁篆的

 

 

  最后修改于 2010-01-21 22:27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